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419.91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105.95億元,率先成為亞洲首個跨千億乳企——一組數據反映出伊利集團近年來快速成長的步伐,也從一個側面見證著中國奶業的發展巨變。
伊利集團從萌芽到成長,從壯大到騰飛,其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奶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
伊利集團總部大樓 (伊利集團供圖)
尤其近十年來,伊利牢牢把握新時期中國奶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嚴把品質,筑牢發展根基,以高標準打造行業標桿;狠抓創新,布設全球創新網絡,筑就行業發展高地;深化全球合作,沿全球黃金奶源帶進行廣泛布局……一系列探索不但推動自身規模的成倍增長,實現在市場中的成長與創新升級,也成為引領中國奶業振興的重要力量。
厚積薄發,如今的伊利發展勢如破竹。
以高標準打造行業標桿,筑牢了進一步發展的根基;在奶業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布設全球創新網絡,筑就引領奶業振興和行業發展的創新高地。
2022年8月30日,伊利發布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34.63億元,凈利潤61.39億元,營收、凈利再創歷史新高,無論規模還是增速,伊利都雄踞行業第一;
同樣在8月,荷蘭合作銀行公布“2022年全球乳業20強”,伊利以182億美元的營業額再度斬獲佳績,連續多年穩居“全球乳業五強”,連續九年保持“亞洲乳業第一”。
自身發展的同時,伊利堅持“非公企業要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努力為國家分憂,為民生擔責。
面對助推鄉村振興的考題,伊利在實踐中探索非公黨建聯通“三農”、龍頭企業貫穿帶動、產業反哺鄉村建設,走出了一條以奶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示范引領之路。
回顧近十年歷程,伊利在發展企業、引領行業、服務社會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面向未來,一個更加多元化、國際化、智能化的伊利,在“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業愿景指引下,正朝著2030年成為“全球乳業第一”的長期戰略目標邁進。
夯實根基 扛起乳業做強做優大旗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對于伊利集團來說,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將品質視為生命,這是夯實企業發展的根基。
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扛起乳業做強做優的大旗,伊利開啟了產運銷全過程的改革。
——嚴“守”品質理念,樹立品質安全戰略目標。
伊利始終將安全貫穿生產全過程,建立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截至2021年,檢驗設備累計投入8.23億元,2021年檢驗費用總投入4.78億元。
在2030年成為“全球乳業第一”、挺進“全球健康食品五強”戰略目標的引領下,伊利將質量領先戰略3210升級為品質領先戰略3310,從聚焦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到關注消費者品質體驗,從卓越質量管理到引領消費者品質觀,伊利逐步由質量管理向品質管理升級。
——嚴“塑”品質設計,實現食品安全與產品指標的精準轉化。
QbD(品質源于設計)是全球通行的一套系統的、基于充分的科學知識和質量風險管理的研發方法。它要求將“以終為始”的理念貫穿產品研發全周期,以達成產品質量精準轉化和控制要求,伊利在行業內率先引入QbD管理模式并獲得了食品行業QbD認證證書。
伊利制定了《研發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制度,按照地域、品類、渠道、產品、顧客關系等細分變量,將所有潛在風險因素融入產品研發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實現品質保障的全面預防。
——嚴“控”產運銷過程,以高標準打造行業品質標桿。
伊利將品質安全延伸到產運銷的各個環節,覆蓋80多個檢驗單元,檢驗項目總數達1000多項,持續拓展品質管理范圍。
通過電子追溯系統實現100%可追溯,并且自主導入BRCGS管理體系,強化過程標準執行能力,降低過程風險,改善服務水平,提升產品新鮮度。
率先通過FSSC22000食品安全體系認證,在倉儲配送領域獲得了BSI在亞太區頒發的BRCGS全球倉儲和配送標準認證證書。
——嚴“把”品質管控關,鍛造食品安全高質量發展內核。
伊利對標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在業內開創階梯式“三條線”標準,即在國標線的基礎上提升50%的標準制定企標線,在企標線的基礎上提升20%的標準制定內控線,進一步提升企業自身食品安全的風險管控能力。
此外,伊利還通過搭建并推廣數智化預警管理平臺,打破單純依靠檢驗識別不合格產品的常態,建立風險預判防控機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墻。
2021年,伊利集團先后榮獲“全國質量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等質量領域權威獎項。
正是在對品質的堅守和不斷追求中,伊利筑牢了進一步發展的根基。
創新引領 筑就行業發展高地
如果說,伊利集團在早期發展過程中,依靠過硬品質,并通過調整產品結構、豐富產品內容、創新營銷手段等措施,實現在市場中的立足成長,那么在面向未來發展時,基于消費者、基于市場的原發性創新、自主性創新和持續性創新,對于企業的壯大與騰飛,對于行業的成長與突破,就顯得至關重要。
“不創新,無未來?!?伊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這一判斷則是推動伊利不斷突破進取的原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伊利集團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大力推動“創新”戰略,依托一流的人才團隊和創新資源,在構建科研平臺、承接科研項目、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突破,帶領行業攀向更高峰。
——布設全球創新網絡,構建乳業“產學研用”創新生態。
圍繞乳業研發的重點領域,結合地域優勢,先后在呼和浩特、北京、上海、荷蘭、新西蘭、日本、印度尼西亞七地設立了15家創新平臺,整合全球資源,聚集全球人才,開展全產業鏈創新合作。
牽頭籌建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于2022年初獲批建設。
國家乳業技術中心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產業重大問題,集聚國內外乳業創新資源,補短板與建優勢相結合,以攻克乳業卡脖子問題和開發前沿引領技術為目標,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乳業科技創新中樞,實現中國乳業的大聯合、大協作。
——推動重大科研項目落地,助力乳業科技自立。
伊利不斷增加創新投入,研發費用投入在行業內遙遙領先,在行業內率先創建了“三級研發平臺”,近五年承擔國家、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和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0多項。
多年來,伊利聚焦種業這一戰略性、基礎性、高技術核心產業,堅持提前布局,推動建設現代種業發展體系。
伊利組建的研發創新團隊,實現了“富含乳鐵蛋白、無乳糖、高蛋白”高轉化率、低甲烷排放量等特殊性狀新品系種牛培育及基因編輯生物育種,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奶牛商業性能與育種關鍵技術的國際競爭力。
——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引領行業發展。
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伊利在母乳研究、乳品加工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取得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累計獲得國內外專利授權3489項,其中發明專利582項。
“干酪制造與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集成創新與產業化應用”和“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與質量提升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用于在冷凍飲品中同時添加顆粒和巧克力的設備”“含果蔬顆粒的液態奶制品的生產方法”等六項專利均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
在品質保障和創新推動下,伊利基石業務持續增長,重點品牌強者愈強,創新新品活力十足。
2021年,作為公司“基本盤”的液態奶業務營業收入849.11億元,同比增長11.54%,穩居市場第一。伊利、安慕希、金典年銷售收入200億元以上,成為乳制品乃至食品領域的明星單品。
“基本盤”持續擴大,新增長極也在強勢突進。金領冠、優酸乳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舒化、暢輕、巧樂茲等10個子品牌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深受消費者喜愛。
如今的伊利正成為引領奶業振興和行業發展的創新高地。
不負時代 助推鄉村振興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擎旗引領奶業振興的同時,伊利還將帶動農牧民增收作為一道必答題。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伊利決心發揮奶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以產業優勢賦能鄉村全面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潘剛表示:“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讓黨建成為企業發展的‘指南針’,成為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指揮棒’”。
伊利把助推鄉村振興作為必須肩負的社會責任,在實踐中探索非公黨建聯通“三農”、龍頭企業貫穿帶動、產業反哺鄉村建設的示范引領新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奶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示范引領之路。
在2021年,伊利成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數字和榮譽的背后是一個個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真實故事。
金秋時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大陽村的村民忙著收割青貯。自從大陽村和伊利集團簽訂青貯玉米種植收購協議以來,村民們的生活悄然改變。
伊利集團在黨建結對村收購青貯 (伊利集團供圖)
65歲的劉玉中2016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戶。近年來,在村兩委與伊利集團的幫助下,劉玉中的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改善?,F在,他的莊稼不僅不愁賣,每畝地還比以前多收入300多元。
村民溫會會家47畝地全部種植上了青貯玉米,每年增收近兩萬元。地里的莊稼連片種植,機械化程度高了,澆水有了引洪渠,又快又省力。
劉玉中和溫會會都是大陽村村民,也都是伊利集團產業扶貧項目的受益人。特別是簽署青貯玉米種植收購協議后,農民們的收入不僅有了保障并且實現穩步增長。
伊利集團在土默特左旗的共建村有10個。從2019年開始,伊利集團黨委組織了10個黨支部與這10個村黨支部簽署了黨建共建協議,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
通過青貯種植收購的訂單農業模式,對于有意愿種植高產青貯玉米的農戶,采取“農戶+村集體(合作社)+收購企業”的模式簽訂收購協議,對符合品質要求的青貯按照比市場每噸高20元的價格進行收購。
依托集團產業優勢,聚焦青貯種植、秸稈回收、飼料加工等領域,開展產業項目幫扶,推動鄉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發展。2019年以來,僅收購青貯一項,為10個結對村農戶創造的收益就超過6000余萬元。村民的腰包鼓了,伊利的幫扶舉措獲得了他們由衷地贊譽。
土默特左旗“鄉村振興黨建聯合體”的創新實踐案例只是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針對農牧民致富路上“技術弱、融資難、風險大、轉型慢”等問題,伊利集團黨委從技術、金融、風險、產業、全面貼身服務、奶牛品質升級、優質高產飼草料等七個方面與農牧民結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關系,打造與農牧民的利益聯結機制。
伊利鄉村振興的成績單越來越長,數字不斷更新:
2014年至今,幫助合作牧場的奶牛日單產增幅突破9.5公斤,每公斤牛奶養殖成本降低0.49元,這“一升一降”幫助合作牧場增收超85億元;
2014年至今,已累計為牧場提供融資扶持達290.29億元,相當于扶持建設了約581個1000頭養殖規模的牧場。通過“產學研”綜合賦能平臺,開展遠程直播培訓510場次,累計培訓覆蓋人數27.52萬人次,培養“技術型”“管理型”牧業精英人才3000余名,有效提升了農牧民養殖能力。
……
奮進新征程 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回顧近十年歷程,伊利在發展企業、引領行業、反哺社會的路上越走越遠,也積蓄著前行的底氣和力量。
踏入新的歷史征程,乘著時代的東風,伊利立下新的目標: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步伐,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高處“舉棋”實處“落子”,伊利的全球化發展戰略宏圖已經在徐徐展開。
——拓展渠道,不斷深化全球合作。
全球資源體系是企業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支撐。伊利沿全球黃金奶源帶進行廣泛布局,相繼在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等地區進行了前瞻性整合,持續加強奶源建設的國際合作力度,不斷豐富奶源供應體系。
在新西蘭,伊利投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之一的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收購了新西蘭第二大乳企Westland;
在東南亞,伊利已形成“雙中心”格局,建成伊利印尼乳業生產基地和泰國生產基地。伊利還與歐盟、烏拉圭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優質奶源合作;
2022年3月,伊利正式完成對澳優的邀約收購,雙方在全球業務布局、供應鏈、渠道建設等方面的高效協同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和深化,澳優在全球的市場渠道,將與伊利全球市場體系對接,形成更廣泛的全球市場布局。
目前,伊利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乳業發達地區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的骨干大網。
——深耕研發,構建全球創新體系。
伊利在全球擁有15個研發創新中心,構建全球創新體系,通過匯聚全球創新、人才等資源,著力打造“全球智慧鏈”,搭建了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等多個地區的全球創新網絡,深耕營養健康、產品研發、食品安全、母乳研究等重要領域,為開發滿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消費場景的健康產品奠定了堅實基礎。
伊利還通過與全球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合作伙伴開展創新合作,建立開放式創新平臺,實現對健康食品領域前沿科技的全方位探索。
在歐洲,伊利聯手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建立伊利歐洲創新中心。
在美洲,伊利聯合眾多全美知名常青藤聯盟名校、全球綜合排名前十的大學以及在農業、管理、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全球排名領先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主導實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
在大洋洲,伊利與新西蘭林肯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大洋洲創新中心。
在亞洲,伊利日本創新中心、伊利東南亞創新中心正在建設之中。
……
——服務全球,加快開拓國際市場。
在渠道和技術的雙重支撐下,伊利正加快開拓國際市場。
目前,伊利產品已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伊利常溫酸奶品牌安慕希已在新加坡、泰國、緬甸、菲律賓、柬埔寨、文萊上市,并快速成為新加坡常溫酸奶領先品牌。伊利乳飲料品牌優酸乳已在緬甸、菲律賓、柬埔寨、馬來西亞上市。
在泰國,伊利收購了泰國本土知名冰淇淋企業Chomthana,對旗下Cremo冰淇淋加大了創新研發和品牌升級。
在印尼,伊利印尼乳業生產基地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一、二期建成后可日產冰淇淋400萬支,將成為印尼單體規模最大的冰淇淋工廠,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乳企在東南亞建設的最大生產基地。
在新西蘭,伊利擁有大洋洲乳業和威士蘭乳業兩家分子公司,下設四個生產工廠。伊利威士蘭乳業旗下的百年經典黃油品牌Westgold(牧恩)黃油已暢銷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國家和地區。
……
聚勢致遠。隨著產業鏈布局日臻完善、盈利能力不斷提升、規模和管理優勢持續加強,一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安全乳制品的伊利,一個更加多元化、國際化、智能化的伊利,正在“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業愿景指引下,朝著2030年成為“全球乳業第一”的長期戰略目標穩步前行。(記者 王文博)